孙嘉轶, 韩玉杰, 姚锋敏
录用日期: 2025-04-16
基于Nash非合作博弈论和变分不等式理论,针对差异碳排放制造商在不同碳配额分配策略下的生产决策,本文构建了历史排放法和行业基准法复合政策下的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单一碳政策及复合碳政策对供应链网络均衡结果的影响,提出了最优碳配额分配政策的实施条件,并验证了其效果;其次,拓展了政府作为参与者的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揭示了政府作为内生博弈者时,碳配额分配比例与碳价联动的双重杠杆效应,为“精准控碳”政策设计提供量化决策工具;最后,通过投影收缩算法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得到如下结论:在历史排放法下,相较于扩大生产规模,差异碳排放的两制造商都更倾向于通过碳配额交易实现利润最优,而零售商则面临利润压缩的风险.在行业基准法下,当单位碳配额大于单位碳排放量时,减排制造商相较于普通制造商的利润优势随着碳交易价格的上升而逐步缩减;当单位碳配额小于单位碳排放量时,两类制造商的利润均随碳交易价格的上升而下降,两种情况下零售商利润均大体稳定.复合碳配额政策下,当单位碳配额大于单位碳排放量时,行业基准法占比大,两类制造商利润和社会福利最优,但是此时普通制造商利润增长速度大于减排制造商;当单位碳配额小于单位碳排放量时,历史排放法占比大对两类制造商利润和社会福利反而更占优势,零售商利润随历史排放法的占比增加而逐渐减小.政府纳入决策主体后,碳价上涨通过配额盈余交易显著提升减排制造商收益,而普通制造商因技术锁定仅能转嫁成本,导致社会福利负向失衡.本研究为政府碳配额分配政策的制定以及供应链网络应对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