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期刊网

2025年, 第46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09
  

  • 全选
    |
  • 管俊彪, 罗宁宁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011-2024.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40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Pyragas,1992年)提出的连续混沌系统的反馈控制方法主要将时滞反馈项作用于三维系统的中间方程,但实际上对于反馈项作用于系统的最后一个方程也非常方便有效.文章以Shimizu-Morioka混沌系统为例,将反馈项加于其最后一个方程,以单时滞作为分岔参数讨论系统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及Hopf分岔产生的条件,进一步利用中心流形定理及规范型理论分析分岔的方向及稳定性.最后,数值实验加以验证理论分析结果以及混沌控制的有效性.
  • 黄帅, 刘永超, 安雅鑫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025-2039.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4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一类控制方向未知的严格反馈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反步法的动态事件触发控制方法,从而达到在解决系统控制方向未知问题的同时减少网络中传输数据的目的.首先,在利用反步法设计自适应控制器时引入Nussbaum增益函数,解决控制方向未知的问题;其次,在设计实际控制器时引入动态事件触发机制,在触发机制中引入一个动态变量来调整触发阈值,进一步减少触发次数,并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芝诺行为不会出现;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提出的动态事件触发控制方法能减少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节约网络资源.
  • 张亚洁, 宋学力, 王凯明, 直雪瑶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040-2056.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3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高质量过程中发生率极低事件的监控问题,以事件间隔时间(TBE)的下偏移作为过程恶化的指标,开发了指数分布下带有截断机制的下单边扩展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EWMA-TBE)控制图,融合了样本的历史、当前信息以及最新差异信息,实现了高质量过程TBE均值向下偏移的监测.数值实验表明,相比于现有的单边EWMA-TBE控制图,单边EEWMA-TBE控制图对于TBE不同尺度的均值偏移更具有灵活性,并且呈现出平均运行长度(ARL)和运行长度标准差(SDRL)指标下的更优检测性能.
  • 韩永生, 齐志泉, 田英杰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057-2074.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024-00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例标签学习(LLP)是一个弱标签学习问题,其中实例级标签信息以袋子的形式抽象,即只有每个袋子的标签比例可用.因此,LLP可以被归类为"学习袋社区",即由实例组成的"学习袋"是相互关联的.与典型的分类法类似,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学习一个分类器来极大地恢复训练数据中的实例级标签,而且还要将这种标签预测泛化到未见过的数据中.然而,由于统计估计的模糊性或近似性以及标签噪声的存在,这种学习框架更现实的情况是容易设想一种区间比例信息,而不是LLP中的实值比例.因此,对于这些通用场景,标准的LLP方法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标签预测器.文章提出了一种名为区间标签比例(bounded label proportions,BLP)的新学习框架来解决这个令人困扰的问题.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的BLP鲁棒算法:BLP-Forest算法,它能够较好地处理多类高维问题.为了便于比较,将实验分为两部分.首先,将BLP-Forest退化为标准LLP问题,以验证这两个相似学习问题之间的演变.结果表明,即使在配备实值比例信息的情况下,BLP-Forest也具有天然优势,这主要得益于RF算法的应用.在第二部分中,选择了具有多类和更高维度的大型数据集.同时,还特意为每个数据包中的比例信息添加了适当的噪声.所有实验都表明,BLP-Forest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精度.最后,得出结论,在处理多类和高维度问题时,文章提出的方法性能最佳.
  • 程伟涛, 潘贤丽, 张新雨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075-2092.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4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时间序列预测中,预测误差指标无法帮助研究者判断预测效果差是由模型不恰当引起还是数据本身含有的可预测信息少.本质可预测性刻画了数据的"预测效果上限",可以帮助研究者判断当前使用的模型和数据是否匹配.文章简述了可预测性相关概念,并详细介绍了基于排列熵的时序可预测性研究.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种带协变量的排列熵指标,用于刻画带有协变量时目标时间序列的复杂度,并通过玻璃气泡数据实验验证其有效性.此外,文章进一步提出一种利用本质可预测性进行预测方法选择的策略,在较小精度损失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简单模型并节省建模预测时间.在经济数据上的数值实验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 倪宣明, 顾芷源, 姜淼, 赵慧敏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093-2113.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5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绿色技术创新,其中企业是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而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抓住数字发展的先机,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探索数字经济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以及其中存在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数字化治理、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4个维度选取相应指标,测算了选取的2015—2022年中国31个省份及直辖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基于1661家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财务数据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所在省份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重污染行业企业、非东部地区的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影响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及减缓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 高凯烨, 刘琪铭, 彭锐, 傅博, 叶恒青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114-2132.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40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线下医疗系统的重要补充,在线医疗的普及为患者就医提供新途径,推动社会医疗环境良好有序发展.对在线医疗社区中患者选择医生这一行为的相关实证研究进行梳理与再分析,解决过去研究结果不一致问题,明确不同前因变量对用户择医行为的作用强度,为后续研究与实践工作提供参考.运用元分析方法,将影响患者线上择医行为的23个前因变量,3个调节变量,共55项研究的190个独立效应值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3个前因变量均正向影响线上患者择医行为,其中患者心意、评论总数量呈显著强相关.平台类型、研究数据的时间、数据收集方式对部分前因变量与线上择医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 王宗润, 倪雪凯, 任晓航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133-2153.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40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急医疗物资的需求激增,保障应急医疗物资有效供应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为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医疗物资供应三方的策略选择,文章根据新冠疫情中部分医疗物资供应商投机销售扰乱市场秩序这一现实状况,构建了医疗物资供应商、医院和地方政府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博弈主体策略稳定性,进一步利用Lyapunov第一法则,分析博弈系统组合策略稳定性.最后,进行仿真分析,讨论不同参数对三方博弈系统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演化稳定策略受到医院投诉成本和地方政府严格监管成本的明显影响,医院投诉成本过高会导致医院反馈监督积极性不足,进而造成政府严格监管效率低下,加之政府严格监管成本较高,最终博弈三方的策略选择为投机销售,接受,松散监管;地方政府对其他两方决策主体所实施奖惩的力度对系统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地方政府对医疗物资供应商奖惩力度不足或对医院补偿不够惩罚过大均会导致政府严格监管失效的情况发生;当地方政府松散监管时,应急医疗物资供应商天然更倾向于选择投机销售,为保障应急医疗物资有效供应,在整个公共卫生事件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需始终实施严格监管.
  • 谭旭睿, 张宝友, 汪婷婷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154-2172.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40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物流标准化是健全现代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积极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探索解决流通中的"堵点"问题.在流通一体化的目标下,如何吸引多元主体参与物流标准化建设以打造高效的流通体系是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协同治理的视角出发,构建"制造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零售商"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刻画供应链上下游参与协同物流标准化的行为关系,探究影响链内主体协同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通过剖析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以及仿真分析进一步讨论系统不同稳定状态和主体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1)各主体初始参与势能达到一定阈值可以直接实现三方协同的理想状态.2)政府对各个主体的奖惩强度提高会促进标准化协同关系的建立.3)标准化成本的降低可以吸引各主体参与协同标准化,且其激励效果相较政府补贴更加独立于企业初始意愿.4)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让利有利于各主体收敛至理想状态.最后,基于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 张靖妮, 郭永江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173-2188.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37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考虑一个商品、商家、消费者三方存在的一个市场,商品的质量为$\theta$,商家对商品质量进行市场调研时,存在观测误差$\varepsilon$,导致商家观测到的商品质量为商品信号$s$,记作$s=\theta+\varepsilon$.为简单起见,假设观测误差服从两点分布,商家可以推测出商品的真实质量,再根据阈值策略向消费者披露真实质量.当商家不披露质量信息时,消费者形成的对于商品质量的预期为$E (\theta|s\le\hat{s})$.当商家披露时,顾客不完全信任商家,以某一概率相信商家披露的是真实质量.文章在这种假设下研究信任概率和披露成本对于垄断情况和竞争情况下商家的披露行为的影响,并得到商家的事前利润与二者的关系.垄断情况下,商家的事前利润与信任概率呈正相关.当信任概率较低时,事前利润是关于披露成本的凸函数.当信任概率较高时,事前利润与披露成本呈负相关.竞争情况下,事前利润与信任概率仍呈正相关,与披露成本呈负相关.
  • 袁宇翔, 程栋, 白秦洋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189-2208.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402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有主客方协作式群体评价方法大多基于点值或区间数的不足,且未考虑专家评价信息以及被评价对象自评信息的可信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直觉模糊环境下考虑信任的主客方协作式群体评价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直觉模糊入度中心性指标的权重确定方法来分别获得主方信任网络和客方信任网络中的主方权重和客方权重.其次,考虑到客方自评信息的可信程度,建立了一种基于综合可信度的主方残缺观点最优估计模型.最后,为了合理集结主方和客方所给出的评价值,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偏差的主客方信息集结模型来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文末通过一个应用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主客方协作下每个客方的评价结果均处于主方评价结果和客方评价结果之间,充分考虑了主方和客方各自的观点,能得到更为可靠的评价结果.
  • 王能发, 杨哲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209-2219.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33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受到Kajii (1996)工作的启发,文章首先建立了一个具有纸币与合作行为的交换经济模型.其次,在可传递效用的基本假设下,给出了模型的可传递效用合作均衡定义,并在常规条件下证明了可传递效用合作均衡的存在性.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主要结果的有效性.
  • 郭战兵, 王豪杰, 韩佳宁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220-2243.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023-0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指导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文章结合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特点,对新能源汽车企业间博弈的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在需求方面,社会交互不仅传播了绿色产品的信息,也传播了公众对环保的意识,能够有效鼓励潜在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在供给方面,随着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之间的竞争加剧,在企业制定供给政策时需要将这种竞争考虑进来.在此基础上,文章研究了新能源汽车的扩散过程和关键参数的影响.此外,文章还对两种社会交互形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以突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最后,通过延迟反馈法对混沌进行控制.该研究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并展示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考虑消费者社会交互的重要性.
  • 李美娟, 林夏欣, 胡慧芳, 王丽丽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244-2262.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410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两阶段生产结构包含非期望产出与共享投入要素的情况,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网络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对两阶段间的共享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还通过非期望产出弱处置理论对非期望产出进行处理,以符合实际生产规律.然后,基于非合作博弈的思想对子阶段效率进行分解,考虑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分别为主导的情况,建立子阶段效率模型.最后,将模型应用到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效率评价中,将其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创新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通过深入分析整体效率及其子阶段效率,得到更为准确和全面的评价结果,同时与4种情形下的不同模型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文章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 王亮, 郭瑞鸿, 王应明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263-2275.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40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多准则分类问题中,一个关键问题是考虑决策者的偏好,这直接影响到分类结果.它可以使分类结果更符合现实情况,得到的分类结果更令决策者满意.因此,在现有VIKORSort方法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决策者偏好的D-VIKORSort方法.首先,从决策过程出发,给出不同优势度的概念,并讨论决策者的优势度偏好.其次,选择VIKOR方法来说明不同的优势度.将群体效用值和个体遗憾值视作局部优势度,而将折衷值视作全局优势度.令决策者对全局优势度的偏好为D,通过该偏好将不同优势度进行集结转化为调和优势度.然后,定义了调和优势度及其计算公式,并用于备选方案分类.随后,给出文章所提出分类方法的具体算法.最后,为了说明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和新颖性,将文章所提方法应用于两个实例,并将文章方法结果与已有研究方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 赵毅, 徐春明, 吴晨晨, 杨洁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276-2293.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3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产品竞争逐渐发展为基于供应链的竞争,全链路溯源已成为提升供应链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相比传统溯源,区块链溯源在去中心化、增强消费者对产品信任、提升顾客体验方面存在优势.文章考虑顾客体验影响顾客的购买行为,通过最大化非线性消费者效用函数构建每个供应链的需求,研究了采用或者不采用区块链情形下两个相互竞争的三级供应链的均衡策略,并对链际竞争下各情形的最优策略进行比较,给出了各供应链引入区块链技术的条件,探讨了谁有动机成为区块链技术的发起者.研究发现,占据高初始份额的供应链具有竞争优势并向顾客提供更高的服务体验.只有消费者溯源意识超过某阈值时,相互竞争的两个供应链都会选择采用区块链技术并能实现共赢.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体验投资成本系数、溯源意识以及竞争系数对两个供应链绩效的影响.
  • 冯中伟, 赵婉婷, 谭春桥, 傅端香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294-2316.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40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制造商竞争与供应链竞争两种竞争情形,考虑制造商投资生产过程改进,构建信息共享决策博弈模型,研究电商平台的信息共享与制造商生产过程改进的相互影响,探讨竞争强度与制造商的投资效率对电商平台信息共享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知情制造商的生产过程改进水平随需求信号的增加而增加.2)在制造商竞争环境下,如果制造商的投资效率非常高,电商平台仅与一个制造商共享需求信息;如果制造商的投资效率非常低,电商平台不愿意共享需求信息;否则,电商平台与两制造商共享需求信息.3)在供应链竞争环境下,如果两个制造商的投资效率相同,当两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或制造商的投资效率较高时,电商平台都会向各自的制造商共享信息;如果两个制造商的投资率不同,电商平台会向投资效率高的制造商共享需求信息;电商平台是否向投资效率低的制造商共享需求信息取决于竞争强度.
  • 吴建明, 孙玉莹, 张新雨, 李娜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317-2329.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4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对误差由于其具有与尺度无关且易于理解等特质而被广泛应用于销量预测等领域评价预测精度.文章在同方差正态假设下基于均方相对损失提出一种最优乘法模型平均方法,以提高由均方相对误差衡量的预测精度.理论上,文章的权重选择准则是相对风险的一个渐近无偏估计.当所有候选模型都是误设定时,文章证明了所提模型平均方法的渐近最优性.当候选模型中存在正确设定模型时,放在这些正确设定模型上的权重之和收敛到1.数值模拟和销售预测的实证分析均验证了文章的方法的优越性.
  • 司萌, 张俊英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330-2344.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3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基于主Hessian方向矩阵(PHD),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维数据特征选择方法(PHDT).该方法利用逐步增加(或减少)协变量时,主Hessian方向矩阵迹的变化来选择重要变量.相较于切片逆回归方法的核矩阵,PHD的计算更为简便.文章证明了PHDT方法的选择一致性,得到了PHDT方法检验统计量的大样本性质.在实际操作之前,采用BIC衡量指标对协变量进行初步筛选可以缩小寻找关键变量的范围,使后续特征选择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数据模拟和实数据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俞立平, 杜维, 郑昆, 张博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5, 46(7): 2345-2362. https://doi.org/10.12341/jssms23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高地,其中创新规模和创新效率是衡量企业创新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文章通过对30个省份及直辖市高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探索创新规模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30个省份及直辖市创新模式的演变路径.研究发现,中国整体的创新发展向高水平进步;30个省份及直辖市的创新模式变化可以归纳为4类不同的演化路径,包括长期领先型、发展达标型、发展过渡型、发展缓慢型;创新规模与创新效率的创新模式会出现发展回退的现象;低规模的高技术企业应优先提升其创新效率,可以带来更大的创新产出;创新规模和创新效率对创新产出均表现为正向影响作用;长期来看,二者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短期内创新规模对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创新效率对创新规模有一定的制约作用.